常見問答集解答您對乾癬的常見疑問,由 e-skin 版工為您整理解答,歡迎所有 e-skin 的好朋友一起來認識乾癬,有任何的問題或建議也歡迎您隨時提出來,讓大家一起卯起來進步! ^_^

 Q1:乾癬是不是就是牛皮癬?

  
明朝《外科正宗》記載:「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這與俗稱神經性皮膚炎的慢性單純性苔癬,也就是一種慢性濕疹,最為相近,但在台灣民間則長也用於形容乾癬,但頑固的皮膚病不只慢性單純性苔癬及乾癬,俗稱頑癬的黴菌感染有時也一樣難纏,也可能被冠上牛皮癬一詞,因此雖然人們對「牛皮癬」這個病名已很熟悉,但並不建議使用。而乾癬一詞則見於古籍中,又作「干癬」、「白疕」或「松皮癬」,如《醫宗金鑒》所述:「……松皮癬,如蒼松之皮,紅白斑點相連,時時作癢,……」。又如《外科證治全書》所說:「白疕(一名疕風)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癬起……」。但在台灣及日本,一般都稱此病為乾癬。但是大陸則於建國後改名「銀屑病」,這種改法實際原因不明,但也解決了長期以來對乾癬的誤解,,較易令人望文生義,反映出這種皮膚病特殊的紅斑和乾白色鱗癬等特徵。因為一般西醫用法把癬一字用於黴菌感染,而「乾癬」並不是屬於一般會傳染的「癬」。甚至詞原理也解釋乾癬為「係由一種病菌寄生而起」,顯然是極大的錯誤。

 

 Q2:乾癬病不是癬,為什麼曾聽說有人用「癬藥」治好過乾癬?


  乾癬不是癬,但是也可以因使用外用類固醇而有癬的感染,而乾癬的指甲變化與黴菌引起的甲癬有時很難區分,甚至混合存在,所以是有些可能癬藥是能治療一部份乾癬患者的皮膚狀態,但乾癬本身是不會因癬藥本身而治癒的。現在的癬藥十分有效,而乾癬有時又與一般癬不易區分,所以一些使用癬藥而至好癬的患者,過於熱心傳達其個人治療經驗給乾癬患者,把「乾癬」當作是會傳染的「癬」,只因為其中都有一個「癬」字,可能才是多數用「癬藥」治好所謂「乾癬」的真正故事。內服或外用「癬藥」治療乾癬,多數患者是做了徒勞無益的嘗試,不只無益,甚至可能有害。除了淺在口服治癬藥的肝過敏現象,引起肝炎,最近也有不少報告口服抗癬藥物,誘發乾癬的報告。

  不過也確實有一些患者在塗了「癬藥」後,乾癬病病灶改善,這是因為市售的癬藥膏內,除了真正抑制或殺黴菌的藥物外,也添加了消炎止癢的成分,也包括類固醇,或有去角質的成分,如水楊酸,可使肥厚變硬的病灶軟化,這些成分對乾癬也有效。這些藥,其實本身不只是「癬藥」,屬與複方的多功能藥膏,其中對乾癬真正有效的並非其治癬成分。去角質的成分,如水楊酸,需小心用於乾癬,因為這些物質具有刺激性,使用不當,可能導致乾癬惡化。

 

 Q3:我的乾癬似乎與一般照片上的乾癬不一樣,乾癬是不是有好幾種不同類型?


   根據乾癬患者的皮膚表現,通常可將乾癬病分為四種常見類型,即尋常型、紅皮症型、點滴型、膿皰型乾癬病。除此之外還有較少見的乾癬如光敏感型乾癬(Photosensitive,患者日曬後反而誘發乾癬)、濕疹型乾癬(Eczematous,看來像是濕疹的乾癬,部分可能是異位性體質,或是合併藥物過敏)、錢幣狀乾癬、 亞急性乾癬(Subacute,呈現環狀偶有膿皰)、、反轉型乾癬(Inverse,發於四肢屈側、及皺折處)、脂漏型乾癬(Sebopsoriasis,發於脂漏部位,如臉、頭、前胸、生殖器)、牡蠣殼樣乾癬(Rupioid,病灶厚如牡蠣殼樣)、疣狀乾癬(Verrucous,病灶如疣狀凸起)、線狀乾癬(Linear)、毛囊性乾癬(Follicular)等等。在此我們只介紹常見類型。


尋常型乾癬: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在台大患者中,82.2%屬於此種。病灶表現為紅色的丘疹、板塊或紅斑,上有厚薄不等、容易摳去的銀白色鱗屑。一般照片中的乾癬屬於此種。

紅皮症型乾癬:在台大患者中,5.8%屬於此種。患者的全身或絕大部分皮膚發紅及大量地脫屑,而看不出原有的尋常型乾癬的厚皮板塊,或是僅有少數的典型病灶。嚴重患者可能全身搔癢,並伴有發燒、及全身不適等症狀。,甚至引發化膿現象。如果驗血,可發現白血球增多。紅皮症型乾癬,常是尋常型乾癬處理不佳而惡化的結果,不過也也些是慢性的紅皮症型乾癬,這些患者似乎有合併過敏體質的情形。

膿皰型乾癬:在台大患者中,僅1.8%屬於此種。可簡單分為侷限性,如掌蹠膿庖型、稽留性肢端皮膚炎,和泛發性膿庖型乾癬兩大類。
掌蹶膿庖型乾癬病病灶對稱地發生於手掌和腳底,出現火柴頭大的黃色無菌性膿庖,常伴有搔癢及疼痛感。
泛發性膿庖型乾癬,大多由尋常型乾癬而來,膿皰直接發在原先病灶上面,但隨著病情惡化,膿庖增多,逐漸超越原病灶的範圍,病產生膿皰融合現象。
也有患者可能並沒有尋常型病灶,而是每次都是一開始就全身發紅,並在紅斑上迅速出現無數的無菌性小膿庖。伴有高燒、關節痛、全身不適等症狀,甚至可引發心肺衰竭而致命。

點滴型乾癬:在台大患者中,約3.7%屬於此種。主要發生於小孩,病灶小於0.5公分,常在上呼吸感染後,突然迅速產生許多0.1~0.3公分脫屑皮疹,數量不一定,但可能過百。部分患者一段時間後就此痊癒,但多數會於日後形成尋常型乾癬。


 

 Q4:乾癬的皮膚結構和正常人有何不同?


  皮膚包含表皮、真皮與皮下組織三個主要部分,以及毛髮、皮脂腺、汗腺、指甲等附屬器官。表皮是一無血管的多層構造,由外至內一般依次為角質層、顆粒層、棘狀層和基底層。

角質層是最外層的皮膚,它是由多層無核的角質細胞重疊而成。
顆粒層則緊接在角質層或透明層之下,由一至二層扁平的有核細胞所組成,因含有透明的角晶顆粒而得名。
棘狀層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層,細胞呈多角形,排列4~8層,細胞間靠著特殊的胞橋小體互相連結,由於組織切片外觀呈現棘狀凸起,因而得名。
基底層位於表皮的最下方,是表皮內新陳代謝最旺盛的細胞,不斷地分裂產生新細胞。基底細胞層,細胞只有1層,整齊地排列成柵欄狀。真皮位於表皮下方,厚度約為○.三至三毫米(㎜)。

   和正常皮膚相比,乾癬病灶的表皮角質層明顯增厚,並可以殘存的細胞核,即有角化不良﹝parakeratosis﹞現象,並有中性白血球堆積現象,醫學上稱為Munro氏微膿瘍,是乾癬最重要病理變化之一。角質層細胞間存在著小的空氣間隙,使外界的光線發生折射,從而使鱗屑表現為銀白色。

   顆粒層會局部變薄甚至消失,而棘細胞層則呈規則波浪狀明顯增厚。基底細胞則增生且細胞分裂現象明顯增加。真皮內有水腫現象,微血管擴張、蜿蜒向上一直到表皮正下方,由於十分貼近表皮,因此表面搔摳後,容易產生小出血點現象,醫學上稱為Auspitz氏徵兆。

 

 Q5:醫生說我是類乾癬,類乾癬是不是乾癬?


  類乾癬病並不是乾癬,而是一種同樣頑固的脫屑性皮膚病,反而比較接近潛在性的皮膚淋巴瘤。類乾癬指的是一群脫屑性皮膚病,表現彼此又有不同。可以簡單分為急性的苔蘚樣、痘瘡樣類乾癬,及慢性斑塊或板塊型類乾癬。病灶一般不癢,已軀幹為主,少不發生在面部以及手掌、腳底等部位。急性患者不少在半年左右,病灶可以自然消退,但慢性患者有的也可以持續許多年,較難治療,甚至10幾年後轉變為皮膚淋巴瘤。這些患者,需要常進行皮膚病理檢查,作為追蹤。

 

 Q6:乾癬是不是一種癌,還是比較容易長癌?


   在科學上,「癌」是一種上皮組織產生的惡性疾患,具有增生性、侵入性、轉移性及致死性,且細胞呈現異形。乾癬病灶雖然有與癌症相同的增生特質,且頑固難治,但卻無侵入性、轉移性及致死性,完全不是癌症。甚至因表皮增生迅速,反而有人認為較不易有癌細胞產生,這是許多患者從未想到的。

  統計上一般乾癬患者發生癌的危險性,和非乾癬病人群相比,雖然沒有減少,但也沒有明顯增加。然而治療乾癬所使用的某些藥物或療法,的確會增加發生癌症的機會。比如傳統的砷製劑及MTX、cyclosporin等藥物,都有引起某些惡性腫瘤的報導。此外,長期大量地接受長波紫外線照射等,在美國白種人亦有增加致癌危險性的可能。

 

 Q7:治療乾癬「不能打針」嗎?


   雖然多數醫生都會灌輸患者,治療乾癬「不能打針」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是完全正確,所以這樣說,只是因為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用來治療乾癬這類的針劑,不論是因為醫師無知誤診,還是缺乏負責任態度,都是使用類固醇。類固醇注射雖然對乾癬很有效,但有很高的比例會在停藥後迅速惡化,而反覆注射類固醇,不但乾癬病灶加重了,而且還會出現了「胃潰瘍」、「高血壓」、「水腫」…、等併發症。但是乾癬的治療,的確也有適合注射的藥劑,如MTX,但注射的MTX效果並不比口服為佳,又較不方便,如非特殊考量,實在不需用注射方式。但隨著乾癬病因逐漸明朗,目前逐漸認為它不是一種單純的表皮疾病,而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疾病。目前有許多新開發的乾癬治療藥物,只能靠打針方式投藥給予,一般用於乾癬病灶嚴重時。 因此,治療乾癬並非不能打針,但患者應當完全清楚自己所接收的藥品為何,應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而定。

 

 Q8:照光療法為什麼有效?


   照光療法的發現,是因為多數患者於夏季乾癬位自然改善,而自古以來就有於地中海或死海泡海水日曬治乾癬的習俗,因此才逐漸衍生出人造光線,尤其是紫外線的光照療法。最早的人造光療源自1903年,用於皮膚結核病的治療,1925年新的石英水銀蒸氣燈出現,才用於乾癬的治療。所謂紫外線,是指在自然光譜中,位於紫色可見光光線以外的一種不可見光線

   照光療法治療乾癬的原理,一般認為,可能是透過以下機轉,其中免疫功能的調節應是主因。乾癬的光療法免疫調節功能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方面是照射後誘發細胞釋放及製造一些免疫調控因子。尤其是表皮的角質細胞會放出細胞激素如地10介白質、促黑色激素、前列腺素E2,這些物質本身就有消炎的作用。另一方面則是改變細胞表面的分子構造,特別是讓角質細胞及直接負責免疫的蘭格罕氏細胞上的ICAM物質減少,而ICAM可以吸引及刺激引起乾癬發炎T細胞前來作用。近來另外的研究也發現紫外線照射後,因細胞表面感受器的改變﹝如第一介白質﹞,也會讓細胞對原本引起發炎的刺激反應降低。最後一方面則是誘發致病細胞如T淋巴細胞的凋零死亡,也連帶的讓發炎物質第三型干擾素減少。就目前所常用的兩類紫外線療法相比,UVB因穿透較淺,主要作用在表皮細胞,包括角質細胞、蘭格罕氏細胞、及表皮內T淋巴細胞,而UVA則穿透較深,對真皮內的纖維母細胞、樹突細胞及血管均有作用。

  除此之外,藉由直接對細胞核DNA作用,使細胞中的去氧核醣核酸合成減少,紫外線照射也會使細胞分裂增生速度受抑制,能抑制乾癬病表皮細胞的增殖。乾癬病灶,表皮細胞分裂增殖過快的現象,是導致大量脫皮的主因。

 

 Q9:什麼是乾癬的日間看護療法


   簡單說來,乾癬的日間看護療法就是讓患者白天留院,每日塗抹焦油製劑數小時後,泡澡或以礦物油除去,因為較厚的藥膏附在皮膚上,可阻擋紫外線的照射,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再以略低於皮膚致紅劑量的中波紫外線照射皮膚的煤焦油光療。由於這種療法是美國梅育診所(Mayo Clinic)蓋克曼(Goeckerman)醫師於1925年首先介紹的,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做蓋克曼療法。此種方式,主要是利用煤焦油的多樣療效,來增強光照療效。煤焦油單獨外用,就可以治療乾癬,但作用通常比較緩慢,不像皮質類固醇和蔥林的作用那樣來得迅速和明顯。將煤焦油和紫外線結合起來使用,那麼效果會比單用時要好得多。一般每週五至六次,為時約四周,平均可維持近五個月的病灶控制。在台灣目前的煤焦油藥品市場,只有史第夫藥場的保麗娜(Polytar)台大配方的希體舒(CTS),值得注意的是希體舒內還有水揚酸成分,雖然可增加療效,但刺激性較強。煤焦油於腋窩、會陰部、生殖器等處不要塗藥,以免引起刺激反應。如果刺激,可降低使用的濃度、減少接觸時間,或直接使用凡士林取代。

   乾癬的日間看護療法雖然有效,在台灣並不普遍,主要與健保的不另行給付,所耗費的時間,幾乎一整個月無法上學、工作,以及場地需求,塗抹焦油時的不適﹝尤其台灣較為溼熱﹞有關。在交通不便及講求多床數的歐洲,此種療法多於住院時進行。在美國,有些保險系統對乾癬的日間看護療法不只給付,連中餐也一併給付,視為治療的一部份。在台大,嚴重或遠道患者也是採住院時進行,或是居家自行塗藥洗淨後,再到院照射,可達到相同療效下。煤焦油光療的禁忌症與光療的禁忌症基本相同。此外,對煤焦油過敏者也不能使用本療法,但可以使用凡士林加UVB照射的聯合療法。

 

 Q10:乾癬能用雷射治療嗎?


   由於雷射治療的普遍,及大量媒體的報導,許多患者對雷射抱持高度興趣,甚至表示花多少錢都無所謂,只要能好。最早用於乾癬的雷射是二氧化碳雷射,但對於乾癬而言,外傷其實是乾癬惡化因素,因此並不合適,目前於國外被核准於乾癬治療的雷射主要有兩類,第一是準分子雷射紫外線機(X-trac),另一種則是染料雷射。
準分子雷射紫外線的治療原理,基本上也是一種照光療法,只是將目前的窄波UVB療法再加以發揚光大,讓UVB中對乾癬特別有療效的波長,局部高能量照射來治療。據現有文獻,每週二次,十次療效:80位患者中,84%患者改善 >75%,至於副作用方面,紅腫50.8%,水泡 45.2%,變黑 37.9%,破皮25%。平均每次照光費用為200美金,但因為此種機器是點狀逐點照射,因此只適用於小範圍且病情穩定患者。在台灣此機器之前廠商曾免費提供私人醫院小規模私下試用,目前則已近核准。整體短期療效雖有,但國內保險是不可能給付的,長期療效則待評估。

  至於染料雷射治乾癬,則是基於血管破壞的原理。乾癬的初期病理變化會呈現微血管擴張、蜿蜒向上現象,而一些研究也指向唯有將此血管異常現象控制,乾癬才能有較長期的緩轉。據國外研究顯示,每隔3週治療一次,約2~6次後,60%患者可有 > 75%的改善。在台灣許多大型醫院均有染料雷射,個人在台大的經驗,也顯示染料雷射具有部分療效,尤其對臉部病灶,經治療後可以對疾病有改變減緩病灶之作用,但並非根本的解決。
乾癬不是一種單純的局部表皮增生現象,因此當已包括雷射等外科方法破壞病灶後,雖然局部的病灶一時之間沒有了,但還是可能再復發。甚至因為破壞引發疤痕,反而在原病灶的邊緣引起同形反應,長出新的乾癬。所以說採用雷射或任何破壞式的外科方法治療(包括冷凍治療)乾癬,都必須將此點列入事前考量。

 

 


 懷孕與乾癬    

 Q1:乾癬是否會影響懷孕?

   乾癬本身,並不會造成懷孕障礙,但診多乾癬用藥,卻會影響懷孕,尤其是口服藥物,因此有懷孕可能之乾癬患者,應早先與醫師作良好溝通。


 Q2:口服維生素A酸與懷孕的關係

   口服維生素A酸對胎兒影響甚大,必需十分小心,以常用之Acitretin(新定康癬)而言,必需停藥三年後才能懷孕,(雖然理論上如不飲酒,二個月血中即測不出),因此除非確定不會懷孕,否則不應服用,或改用羅可坦這種A酸(Roaccutane),因為此藥品只需停藥2-3月即可懷孕,但因此藥適應症為痤瘡,因此需要自費服用。


 Q3:照光與懷孕

     照光(紫外線)基本上並不影響胎兒,但懷孕中仍以不服藥之照光方式(即UVB)


 Q4:MTX(methotrexate)與懷孕

   MTX且致畸胎性,且可能造成早產,因此不論男女,最好停藥12週才懷孕,但之後則不影響,MTX一般不認為會影響男、女日後生育的能力。


 Q5:環孢黴素 (Cyclosporine)

   與前二種藥相比,Cyclosporine 雖然藥效更強,但除了胎兒體重較輕,及早產外,對胎兒影響較小,也不會影響男性殖力,但懷孕使用Cyclosporine,仍應小心及儘可能避免。


 Q6:外用製劑與懷孕?

   皮膚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因此尤其在大範圍塗抹藥品 ,可能吸收後的全身作用,也應列入考慮,在外用製劑中,單純的凡士林或保溼劑是最安全的至於類固醇,維生素D如有需要仍可使用,但仍應與醫師溝通,口服維生素D,在某些動物身上被發現有致畸胎性,但在人體並未發現,而 圖塗抹類固醇,則可能會有免疫抑制現象,且影響腎上腺功能,在外用產品中,維生素A酸,因口服具明顯畸胎性,孕婦不應使用。


 Q7:男性使用乾癬藥物是否會影響胎兒?

   除了服用MTX應停藥三個月內避免懷孕外,一般不需擔心。


 Q8:懷孕是否會影響乾癬?

   茲多研究卻顯示在懷孕中,只有不到二成患者會惡化,即使不改善,乾癬多數也不會惡化,但有不少患者是產後四個月內惡化,也有不少患者是在產後才發現有乾癬。當然,也有人在幾次懷孕後,乾癬不藥而癒。


 Q9:餵母乳是否可以接受?

   一般而言,餵母乳與懷孕當中之禁忌相同,但要小心不要將藥品塗於孔房,另外如果乳 有乾癬,應該在哺乳後將乳頭充分保溼,以減少乾裂、外傷,另外母親照光雖不影響幼兒,但如果母親服用感光劑進行PUVA治療,則哺乳可能引起胎兒光敏感現象。


 Q10:如何防止乾癬遺傳給下一代?

   目前雖然對乾癬之基因已有初步了解,但現今仍不可能以基因篩選早期診斷乾癬,哺乳本身也不會讓下一代得到乾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