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秃

分享者:蔡呈芳  閱覽:88   


﹝以下內容摘自元氣齋出版社 養髮、護髮、生髮,蔡呈芳著﹞

蔡呈芳醫師 www.DrSkin.com.tw



圓禿在皮膚科門診,是很常見的禿髮原因,在國外統計新案例約佔門診的 2%,任何年輕都有可能,尤其是20-50歲。圓禿就是圓形禿髮,又名斑禿,俗稱「鬼剃頭」。除了頭皮,眉毛、鬍子和其他地方的體毛都有可能發生,但多數以頭皮最先發作。一項研究中,以鬍子局部掉髮表現者,一年內88%會產生頭皮侵犯。多數患者只在頭上出現有如硬幣大小一塊或多塊光溜溜的掉髮,在疾病初期輕輕一拔整簇頭髮掉落,只留下白髮,及之後新生淺色細毛,幾乎不會看到中間有正常黑色粗毛,除非是在痊癒期。圓禿多數不會有外觀上發炎現象,也不痛不癢,但有少數會有頭皮痛或牽扯感,少數伴生有明顯頭痛(cephalagic alopecia)。有時患者會因為廣泛掉髮,最後殘存的頭髮只像田埂般點綴在頭皮上。更糟的是有百分之一至二患者會進展到全部頭髮,或全身毛髮掉光。這種情形尤其在青春期前後就發病的患者容易產生,在一項統計中,可達百分之五十會進展到全頭禿,其他如病程太久〈超過二年〉、周圍型掉髮、伴隨指甲變化、異位性體質、家族也有圓禿病史、Serum granulysin高,或患者本身伴隨有其他自體免疫疾患或有抗甲狀腺抗體者,都屬於全頭禿的高危險群。抗體不一定一發病就出現,有時需反覆檢查。指甲變化以凹點最常見,其餘也可能出現指甲變薄、變脆、縱紋、包式凹痕(Beau line)及粗糙。

圓禿家族史由4到27%不等,目前發現引起圓禿有八大基因,分別是(1)毒性T細胞相關第四抗原(CTLA4) ;(2)界白素-2/21 (IL-2/21); (3)界白素-2受體A (IL-2 receptor A, IL-2RA, CD25); (4) Eos (IKZF4); (5)人類白血球抗原 (HLA); (6)毛囊抗原 (PRDX5); (7)毛囊抗原 (STX17); (8)巨細胞病毒UL16結合蛋白(ULBP)。至於發炎物質則與Th1、Th2、IL–23、IL–32有關。

其中的HLA組織抗原,一項研究中超過8成為HLA-DQB1*03(DQ3),如HLA DRB1*0401, DBQ1*0301(DR4&DQ7), DR5、DR11容易發展成全頭禿及全身禿。

臨床上圓禿可分為以下幾類:

尋常型:圓型獨立不融合病灶,小於50%侵犯

全頭禿:全部頭髮掉落

亞全頭禿:界於以上兩者之間

全身禿:坊間又稱為宇宙禿,除頭髮外其他部位毛髮也受影響

急性廣泛禿:更年期女性較多,又稱為難辨性圓禿

蛇形禿:延髮線掉髮,治療效果差

網狀禿:將近融合的尋常性圓禿,只剩小條未掉髮處隔開

母斑旁圓禿:以色素性母斑為中心掉髮(AD 112, 1432-34, 1976)



另外在日本,則將圓禿依照成因分為四種,分別是尋常型(佔83%)、異位型(佔10%)、準高血壓型(佔4%),以及自體免疫型(佔3%)。

圓禿好發於年輕人,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約有十七人,終身發作率為1.7%,男女相同,並不算少,新加坡華人發生率高達3.8%,其中85.5%在40歲前發病。其中家族史由4到27%不等,在30歲前發病者為主(37%有家族史)。圓禿並無性別差異,至於為什麼會得圓禿,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只知道圓禿是一種淋巴球攻擊自己成長中毛囊的發炎反應,使得毛髮不斷掉落,主要動物研究模型為C3H/Hej小鼠。至於是何種因素啟動這種攻擊反應,並不清楚。少數患者之前有鏈球菌感染的現象,另外有些人則同時有免疫性貧血、甲狀腺疾病(2.3%)、白斑(4.1%)等自體免疫性疾病,另外紅斑性狼瘡、糖尿病、重症肌無力、扁平苔癬也有報導。其中16歲以下的圓禿,24%有甲狀腺病變,而一般則只有8%。 不過相反的,圓禿有報告指出較不會罹患癌症,也曾有合併惡性黑色素瘤消失的個案。

有趣的是這些淋巴球似乎不喜歡攻擊白頭髮,因此白頭髮不容易掉,而形成著名的「伍子胥過昭關,頭髮一夜之間變白」現象(Canities subita),此原因一方面是毛囊黑色素細胞是淋巴細胞攻擊的標的,另一方面則是黑色素細胞刺激賀爾蒙(MSH)有消炎功能。另外的研究則發現毛囊的 trichohyalin及K16蛋白可能成為自體抗原受到攻擊。雖然每次遇到經濟不景氣、社會性災難發生,或談到壓力問題時,都會有醫師提到壓力會引起圓禿,但目前醫學上並無法真正證實,因此這些說法目前只能視為應景之說,聽聽無妨,除非本身有精神方面的困擾,不必因此費心尋找生活中的壓力來源,自尋煩惱。掉頭髮不是患者的錯,平常心對待即可。

臨床鑑別診斷上,圓禿容易與紅斑性狼瘡、拔毛癖、頭癬誤診,另外也要考慮Satoyoshi syndrome,這是一種會合併肌肉痙攣、腹瀉的疾病,其中約60% 呈現陽性。.

統計上百分之三十三至五十的患者是在一年內痊癒,整體來看百分之八十即使不經治療也會自行完全痊癒,而且掉髮本身並無生命危險或其它身體不適,因此圓禿因此不一定要治療,而全頭禿者只有不到1成會痊癒。治療的目的在改善外觀,協助建立心理調適。治療方式則可分成減少掉髮的速度,及加速毛髮再生。圓禿可分為四~五期,急性掉髮、(亞急性期)、慢性掉髮、休眠期、與恢復期,治療應依照不同期的需求而設計。急性掉髮期可看到變型的髮幹,形成黑點,病理上可見到衰退期與休止期毛囊增加,而在慢性期則有類似雄性禿的毛囊微小化出現,至於亞急性期則可能兩種變化兼具。新生的頭髮由原本掉髮中央長出,顏色呈白色且較細小,但此同時,其他區域的掉髮現象卻可能才剛開始。治療雖然可以使毛髮長出,但卻沒有把握可以改變病程,也就是可能需要持續治療到疾病自然結束。在治療上,根據掉髮的範圍及速度,會選擇局部每個月一次注射類固醇,或全身投予類固醇。一份在24個小孩研究中,給予8 mg/kg 每月3天的靜脈注射methylprednisolone,平均經果5.65 ± 1.95 周期治療後, 分別有 9 位 (38%) 完全痊癒, 7位 (29%) 部分痊癒, 8位 (33%) 則沒有反應.再有反應的 16 位中, 13 (81%) 平均在 9.5 ± 12 月復發. 與療效相關的癒後因子包括病程短 (≤6 月), 年輕 (<10 歲) 及非廣泛型。脈衝式類固醇對於病程在6個月內效果較佳。

至於注射類固醇一般每1公分注射0.1ml (10mg/ml頭皮,眉毛2.5mg/ml),每次注射不超過3ml,局部有效率報告為64-97%,反應好的在2周就可看到效果,但少數thioreduxin redcutase缺乏者效果不佳,主要副作用是局部皮膚凹陷、毛囊炎及大劑量注射時全身性類固醇吸收。至於塗抹類固醇,因發炎位置較深,效果一般並不理想,有時也會引發毛囊炎,但在小孩較常用。如果屬於掉髮期的圓禿,需要治療到周圍2公分。另有印度報告外用類固醇搭配外用大蒜凝膠可增加療效。除此之外,也可每天塗抹二次濃度5%的minoxidil藥水〈單用2%minoxidil無效〉,或加上一天塗抹一次anthralin,濃度由0.25到1.0%,在30到60分後洗去,也有研究以bexarotene外用塗抹單側頭皮6月後,12%在治療部位有大於50%生髮,14%雙側生髮,另外有一例全身禿髮者雖治療時未生髮,但之後以類固醇治療時只在之前治療處生髮。另外也有報導以飛梭雷射生髮。這些方式需要持續使用八到十二周,才可以看到新的頭髮長出來,如果都是休止期萎縮小毛囊,甚至要9到12月,且全頭禿無效。外用塗抹主要是不方便,且有局部刺激。對於較嚴重的患者,則可採取局部冷凍療法,每二周一次,自95年6月30日起,健保不再給付此種方式,主要是因為療效不明,研究發表於2004年柏林EHRS會議。到醫院接受紫外線〈UVB、PUVA〉照射的方式,也被用於圓禿的治療,但健保不給付,有效率約30%,也有刻意以TPUVA照到曬傷方式以增加療效,更新的方式是用准分子光Excimer,效果較佳但也較貴。另一種光照是採用波長600-1600奈米的偏光紅外線照射,主要是日本的報告,研究中每週一次或隔週一次局部照射,經過6到12次,約有近半數患者可加速生髮速度一倍,但有異位性體質者反應差,此種治療需要自費,台大醫院每次收費依照射範圍由400-1000元。紫外線照射主要副作用是局部曬傷,而偏光紅外線則會有局部溫熱感。局部免疫療法,可說是最後的手段,在歐洲、台灣及加拿大算是常用方式,在美國則因塗抹的藥水並非正式用藥,較為少用。這是透過塗抹一些過敏物質,最初是使用DNCB〈dinitrochlorbenzene〉,但因有致癌的危險,目前已改用像是squaric acid dibutyl ester (SADBE, 28-80%有效)、Primulu obconica、diphenylcyclopropenone(DCP, 4-85%有效)等物質,頭一次塗抹後兩週開始由低濃度逐漸往上(2%, 0.001%, 0.01%, 0.05%, 0.1%, 0.25%, 0.5%, 1%)(2%、1%、0.3%、0.1%、0.03%、0.01%、0.001%),每週塗抹至局部出現輕度過敏性溼疹反應,之後持續治療到完全再生,快則8-12周,慢則 約要半年到一年見效,大約有40%~60%的患者可耐受治療,而在接受六個月的連續治療後會長出至少50%頭髮,之後再逐漸減少塗抹頻率,每月一次持續半年到一年。療效與原先嚴重度有關,此治療一般用於侵犯頭皮達50%的患者,25-49%, 50~74%, 75~99%, 全頭禿,全身禿分別反應極佳者為100%, 77%, 54%, 50%, 41% (JEADV 2010:24:264-9)反應不佳者!可嘗試加上aldara治療


免疫療法的生髮效果,最符合現在的實證醫學,然而對於全頭禿患者,往往長出來的部分並不完全,一旦停止,1/3患者辛苦長出的頭髮可能又會掉落。此種治療除去需每周就診的不便外,局部濕疹、癢感、形成水疱都頗為常見,至少50%出現,甚至有4成會出現自體激敏化,也就是在未治療處也產生濕疹或過敏現象。另外也會有淋巴結腫大及局部色素沉著,塗藥處或遠端也可能有暫時性或永久白斑出現,或持續過敏反應,因此此治療對戴假髮遮掩者很不方便,尤其在夏天更癢不舒服。另外有研究指出ALLEGRA可以加強免疫療法效果。最近也有報告於類固醇治療無效者使用免疫調節劑aldara、levamisole、sulfasalazine成功的案例,至於protopic也有報告,但個人經驗效果都不理想。另外也有以肉毒桿菌素注射的個案報告,尤其是合併頭痛者。但上述的局部的治療即使有效,也只能有局部效果,無法防止其他部位的持續掉髮,要全面性防止掉髮一般是用高劑量口服(6周、每周一次 40mg、每周兩次5mg betamethasone或每月一次、每8週連續80mg三天)、每月一次40mg Kenacort肌肉注射或點滴注射類固醇(methylprednisolone 750mg 8am, 250mg 4 pm x3 days),點滴注射一般住院,因為要做持續心電圖追蹤,但其必要性值得存疑(JAAD 1994;30:768),治療有效劑量為每日30到150mg,約需要半年療程,但年紀較大、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或肝功能異常、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不建議此種方式治療。50%以上再生有效率由6周療程的12-28%,到250mg bid三天的65%不等,高劑量點滴注射類固醇其它常見副作用還包括感染、高血糖、高血壓、腸胃症狀(消化不良、噁心、腹瀉)、精神症狀(躁動、失眠、興奮)、臉潮紅、關節積水、紅疹、心悸、頭痛、出汗、味覺異常、肌肉骨骼酸痛、月經失調等,但一般停藥後一兩天即可消失,但長期反覆治療也會引起白內障及滿月臉等副作用。理論上口服的環孢黴素理論上較為安全,但需要自費使用,價格昂貴,療效仍有爭議。另外也有合併methotrexate (MTX) 15-25mg及口服類固醇20mg的報告,約有6-7成患者效果良好,平均在3月後生髮,之後仍須持續治療半年以上,但停藥後約半數復發,再治療又會有效。如果單用MTX則有效性及生髮時間都是相差一倍。初次發病、病史在2年內、較年輕、無異位性、無指甲侵犯者,癒後較佳。之前也有報告用生物製劑如efalizumab、alefacept、infliximab、etanercept,但費用高昂,一年高達50萬,且都是個案報告。最新的正式安慰劑對照試驗,顯示efalizumab是無效的。至於alefacept的正式報告也在進行中。至於營養補充一般並不特別建議,但有一篇小型研究指出以每天100mg zinc aspartate (非常用之zinc sulfate)加上biotin 20mg,配合口服類固醇對小兒圓禿,比單用口服類固醇有效,但要持續1年才看到差異,在一些研究中也曾發現嚴重患者血中鋅有下降情形。另外也有報告使用口服sulfasalazine的報告,一份伊朗研究以每天3克維持6月,良好反應為25.6%, 中等反應為30.7%,反應不良為ˋˇ%。但圓禿發生於10歲以下小孩時,基於安全考量,主要治療方式為以下四種,包括外用anthralin,外用致敏劑,外用類固醇密封,外用5%minoxidil。(IJD 2007;46:121-31)。口服抗組織胺本身也被報告有部分效果,其中 ebastine有報告透過肥大細胞作用。



另外也有不少另類療法被嘗試用於圓禿治療,曾報告有效的包括催眠、順勢療法、精油按摩(thyme, rosemary, lavender, cedarwood in jojoba, grape seed)、外用維生素A酸、phenol, 25%TCA, 精神治療、粗洋蔥汁、大蒜、頭皮按摩、針灸。(AJCD 2010, 11, 11-20),JAJ 抑制劑在原禿角色逐漸受重視,早期是 tofacitinib (JAK13), ruxolitinib(JAK1/2)的治療,目前則有baricitinib及ritlecitinib國內已被核可,療效在侵犯50%~95%以內者都相似。其中 Anti-IL15及interferon gamma, TEC是推測作用機轉。但據推測,在達生髮顯著療效後,停藥只有約20%能有持續效果。
其他標的包括JAK1 (upadacitinib) . low dose IL2, Anti-CD25, Anti-CTLA4, Anti-NKG2D, Syk inhibitor, , anti-IL6, Anti-IFNgamma, Anti-TAP2, anti-IL1, anti-PDE4 (Derm Thx 2011:24:364)



2015一份研究,統計美國醫師對圓禿的治療方式,61% 使用外用或注射類固醇,Minoxidil 5.9%,外用 tacrolimus 5.7% (J Drugs Dermatol. 2015;14(9):1012-1014.),





圓禿的治療有時是徒勞無功的,此時也可選用合適的假髮,也可做到幾可亂真的程度,最出名的是國內某立委所用的假髮,號稱以3D立體布和記憶髮絲所做,吸汗又透氣,但一頂要價5萬多元。關於圓禿進一步資訊可參美國圓禿協會網站,這是1981年由一位加州患者成立的協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圓禿病友會http://www.naaf.org/ ,每年進行一次世界大會,一年出刊四期會訊,年費35美元。. 歐洲 臺灣 美國及英國都有相關治療指引

醫 師 備 註 內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