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白血病(leukemia cutis) 白血病也稱為血癌,主要可分為急性及慢性,還有骨髓性(myeloid)淋巴球性(lymphoid),臨床上約有5~6成患者治療後周邊血液及果骨髓中都看不到異常細胞,病人也自覺體力恢復,也就是達到緩解狀態。以四類常見白血病來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約佔15~20%,平均為30~40歲,男性較多,50%是在例行抽血發現,但有超過8成是會脾腫大,在4~6年穩定期後進入加速期(1年)及急性期(3~6月)。以前平均診斷後存活為3年,但目前有Glivec及更新的BMS-3548235化療及異體骨髓移植,存活率已明顯提高。 急性白血病成人主為AML,而小兒主為ALL,常以發燒表現。AML可分為M0-M7, M3又稱為APL。AML治療上以化療後(ara-C)異體幹細胞移植,主要癒後決定在腫瘤基因,t(8;21), inv(16), t(15;17)癒後佳。M3的成因為t(15;17)的染色體異常,以前是死亡率最高的白血病,以出血為主要表現,但目前卻是AML中癒後最佳的,5年disease free可達70~80%。治療則以維生素 A酸為主,無效改用砒霜。 ALL可分為L1~L3,主要癒後決定在腫瘤基因,t(12;21), hyperdiploid>50癒後佳。此外女性、1~10歲也是良好癒後因子,緩轉率高達95%,disease free survival可達70~80%。 但成人緩轉率只有60~85%,disease free survival只有30~35%。以化療為主。 CLL多數無症狀,可能伴隨自體免疫性貧血,進程緩慢無法治癒,多數只給予症狀治療。  ALL皮膚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