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癌 蔡呈芳醫師 www.DrSkin.com.tw 基底細胞癌因為是腫瘤細胞與皮膚的基底細胞相似,所以稱為基底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又稱侵蝕性潰瘍, 這是因為腫瘤中央會稍為凹陷或出現潰瘍。基底細胞癌是一種生長得非常緩慢的皮膚癌症,在皮膚白晢的人士還算相當常見,過度紫外線曝曬是一種成因,另外也有人類乳突病毒的報告。基底細胞癌多生於臉及耳,長生在軀幹者占10%左右。很少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但會破壞四周的皮膚,甚至軟骨及骨質。基底細胞癌好發在50~60歲,男略多於女。基底細胞癌在臨床外形上,主要分為三種,結節型(nodular)(包括polypoid)、硬皮型(morpheic)及表淺型(superficial),其中以結節型最多,在不同研究中佔至少7成(臺灣約九成,非洲97.7%),其次為表淺型,硬皮型最少。基底細胞癌早期是膚色或粉紅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結節,還帶些透亮的味道特別是在腫瘤邊緣,有如珍珠般的隆起。基底細胞癌初期表面光滑,伴微細血管擴張,常無疼痛或壓痛,經過相當長的發展階段後出現糜爛、滲血。根據組織學的不同,又至少可分為未分化型(solid)、結節囊腫型(nodulocustic)、小結節型(micronodular)、角化型(keratotic)、腺瘤樣(adenoid)、變異型(metatypical)、及皮脂腺分化型,以未分化型佔絕大多數,但在非洲統計中未分化型及腺瘤樣基底細胞癌各佔53.5%及44.2%。。結節型基底細胞癌在東方人約七成伴有黑色素沉著,在西方人則只有6.7-33%。結節型基底細胞癌分布以頭頸為多,在台灣北榮384位患者統計中約佔8成(79.7%),其次為軀幹(15.6%),最後為四肢(4.7%),若以單一部位來看,陰囊最少見,鼻子及鼻唇溝附近則最多。在此統計中男女平均年齡為69.7及63.5歲。硬皮型基底細胞癌,酷似疤痕組織,並不會出現明顯的毛細血管擴張、潰瘍或隆起等改變,且邊界很不清楚,往往求診時已廣泛浸潤。硬皮型基底細胞癌其實組織學上又分兩種,包括浸潤性(小樑型trabecular)及真正組織硬皮化,後者癒後更糟。至於表淺型基底細胞癌,常見於砷中毒的病人,往往腫瘤大小也較一般基底細胞癌為大,且容易多發,外型上如同良性角化症,70%發於軀幹部,頭頸部佔26.6%,腿部3.3%。好發年齡稍低,男女平均各為67.3及55.4歲,有黑色素沉著的機會只有34.5%。不論部位,基底細胞癌發生率有增加現象,尤其是背部病灶,在澳大利亞每年每百人就有一位診斷出基底細胞癌,在美國在男女則分別為0.3及0.16人。其他國家如德國男女0.08及0.06人,韓國0.048人,日本0.13人,臺灣2002年榮總資料為0.05人。基因、藥物(利尿劑)及日曬都可能有關,如波蘭研究中MTHFR 的665C/T 及1286A/C變異是危險因子。飲食上據國外統計女性每天喝3杯咖啡者與每天喝不到1杯咖啡者相比,發生率減少 21 %,男性則減少10%,caffeinated tea, cola 及chocolate也有保護效果,其所含咖啡因可能是原因。此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發生率也較低(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7 Dec;31(12):2083-2087) 手術切除是基底細胞癌治療的不二法門,因為癌細胞不容易轉移,所以只要切除乾淨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癒後較差的是硬皮型、小結節型、小樑型、變異型,因會不規則浸潤,表皮型因界限不明,所以也容易切除不完全,另外高危險區包括鼻子、開口周圍,至於腫瘤大小也有影響,高危險區大於1公分或一般區大於2公分也是不良因子。除手術外放射線治療其實也有不錯療效,目前甚至有放射貼片出現 (phosphorus 32 patch),讓放射治療變成居家療法。近來發展的免疫療法,以注射干擾素Intralesional bevacizumab或塗抹imiquimod (Aldara)的方式,其實也可以考慮,特別是對於表淺型的基底細胞癌,另外也可採用光動力療法的方式在局部塗抹感光物ALA後數小時後照射光線,可以達到選則性破壞癌細胞的目的。至於在預防上,使用防曬劑並無法減少基底細胞癌,而一份研究中,使用celebrex則可減少62%。新近研發的SHH抑制劑vismodegib (GDC-0449)於2期研究中可減少母斑樣基底細胞癌達25倍。美國在2012通過此藥用於嚴重及轉移性基底細胞癌的使用。 smoothened (SMO) inhibitor, sonidegib (Odomzo)也在2015年通過。 Waxy papules with central depression - Pearly appearance
- Erosion or ulceration
- Bleeding
- Crusting
- Rolled (raised) border
- Translucency
- Telangiectases over the surface
- History of bleeding with minor trauma

 雷射點痣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