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愛滋病,正式名稱是「獲得性(後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語全稱「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縮寫「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感染後,破壞免疫系統,引起感染、腫瘤及各式各樣免疫失衡的臨床症狀。此病毒屬於一種反轉錄病毒,會破壞多種人類免疫系統重要的細胞,其中又以CD4的T細胞為主。HIV目前可分為兩型,HIV-1和HIV-2。HIV-1是大多數國家中最主要造成愛滋病的病因。HIV-2主要分布在西非。
愛滋病病毒如何傳染?
愛滋病毒是透過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而傳染,因此各種性行為、輸血、共用針頭、毒品的靜脈注射都是已知的傳染途徑,而懷孕的母體亦可藉由胎盤垂直傳染或胎兒出生後的哺育動作傳染給新生兒。唾液中的病毒量很低,因此若口腔若無傷口,接吻、皮膚接觸、汗水都不太可能會傳染,因此共用杯子、馬桶、共浴、游泳、蚊蟲叮咬也不會感染。
愛滋病會有那些症狀
愛滋病的初期症狀往往不明顯,或是與感冒相似如發燒,淋巴結病症,咽炎,皮疹,肌肉疼痛,疲乏,口腔潰瘍,還可能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肝/脾腫大,體重下降,神經系統病變等,這些症狀的持續時間平均約28天。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在未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情況下,自感染病毒至出現症狀的臨床潛伏期,平均是9至10年,但個體之間有很大的變異,也可能短到兩週。發病期病人出現腹股溝淋巴結以外的兩處以上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持續3個月以上,並出現全身症狀,如無故發熱、疲勞、食欲不振、消瘦、體重下降、盜汗等,且可能出現其它的感染症狀,最具代表性的是卡波西氏肉瘤、卡氏肺囊蟲肺炎、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另外如單純性疱疹、帶狀疱疹、傳染性軟疣、病毒疣、鵝口瘡,甲癬,還有各種皮疹如脂漏性濕疹、乾癬、癢疹。發病後若未經治療多數患者在3至5年內死亡。
如何診斷愛滋病?
愛滋病感染初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此診斷愛滋病要靠驗血。由於罹患愛滋病有所謂「空窗期」,約8~12週,此時「HIV病毒檢查」可能驗不出來,因此一般建議若初步檢查陰性者應在危險性行為過3個月後後再次做檢查,一般篩檢以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如結果是陽性,則進一步做「西方墨點法」確診。愛滋病診斷標準為HIV的檢驗(抗體、抗原或病毒培養等)呈陽性反應加上(1)CD4淋巴球數少於200個/mm3(2)出現某些特定的伺機性感染、神經系統病症或腫瘤。理論上以PCR檢查驗愛滋可提早到2週即可驗出是否感染,但目前仍以「西方墨點法」檢查為最後確認方式。目前國內也提供免費匿名篩檢方式,有需要者可利用全省免付費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諮詢專線0800888995查詢相關資訊。
如何治療愛滋病?
愛滋病治療目前是以多重藥物治療,也就是雞尾酒療法,由於愛滋病無法徹底根治,因此治療目的是透過減少病毒量以重建並保存免疫功能,從而減低感染相關的疾病而大幅減低死亡率,以改善生活品質,但感染者必須耐心持續服藥,不規則服藥會導致HIV病毒產生抗藥性。目前愛滋病治療的藥物都是免費的,但並非所有感染HIV者都需要治療,臨床醫師會參考臨床症狀、CD4細胞數目(低於200~350/ml)及病毒量(HIV RNA>100000拷貝/ml)來決定。至於早期治療的價值,在一項稱為SPARTAC的試驗中,發現感染後早期以48周 ART治療者可延緩之後CD4+的下降及之後需要ART治療的可能(N Engl J Med 2013;368 :218-230),這是因為在感染後CD4+ 下降時,人體有一個短暫的免疫恢復期,可能是最好的治療
window.
如何預防愛滋病傳染他人?
愛滋病毒非常脆弱,一旦暴露於空氣中(離開人體)便會很快死亡。已知的愛滋病感染途徑是體液交換及沒有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因此從事安全性行為、
不要共用針頭及盡量維持單一性伴侶是最主要的方式。
性行為方式 得到HIV的相對危險性 (取自羅一鈞醫師心之谷)
口交(接受者) 1
口交(插入者) 0.5
肛交(接受者) 50
肛交(插入者) 6.5
陰交(接受者) 10
陰交(插入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