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菜花 口腔感染菜花並不常見,因為唾液中的乳鐵蛋白被發現能夠抑制人類乳突病毒的進入細胞。臨床上口腔一般是以乳突瘤(papilloma)方式表現,偶爾引起疣狀癌的形成。在一項研究中,在38個乳突瘤中,14例 (36.8%)可偵測到人類乳突病毒的存在,其中高危險型佔12例,低危險群,也就是一般認定的菜花病毒只有2位,也就是5%,可見口腔菜花之稀少。1991年另一研究中,對病理診斷為唇部病毒疣(5位)、口唇菜花(15位)、乳突瘤(30位)的第6/11型病毒研究(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1991;71:714-20),也就是菜花病毒檢測,發現陽性率分別為100%、100%、13.3%。至於15位口唇菜花的部位分別為7位唇部、1位口角、4位舌頭、3位舌底。在軟硬顎、頰黏膜、牙齦處並未見到有典型菜花,在乳突瘤呈現HPV6/11陽性的檢體中,在上述部位也未出現,同樣是在唇部及舌頭,但也有一例是在大臼齒後方。另外在病理為過度角化的20例中,有2例呈陽性,分別在舌頭及頰黏膜部位。 另外有研究從唾液中分別對口腔癌及正常人檢測HPV 6, 11, 16, 18, 31及 33,發現在 40.9%的口腔癌及25%正常人有hpv,在27.3%的口腔癌及20%的正常人有HPV16,而HPV 18只在一位口腔癌患者存在,正常人測不到。但在另一個在口腔癌及愛滋病的唾液研究中,發現HPV DNA在口腔癌及愛滋病患陽性率分別為7/68 (10.3%)及12/34 (35.3%),而在呈陽性的檢體中,HPV16陽性率分別為71.4% 及66.7%,顯示HPV病毒的存在與個人免疫力明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