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樣軟組織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蔡呈芳醫師(www.DrSkin.com.tw) 肺泡樣軟組織肉瘤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由1952年 Christopherson所命名,因為組織切面上呈現類似的結構因而得名。肉瘤是指軟組織(如真皮、脂肪、肌肉、骨骼、血管、神經、關節滑膜)而來的惡性腫瘤,只佔惡性腫瘤的1%,但在小孩比例高些,約佔到15%。肺泡樣軟組織肉瘤只佔肉瘤的0.2~1%,但也有高達10%的報告。 肺泡樣軟組織肉瘤主要發於骨盆(臀部)及四肢,尤其是大腿,好發於10-30歲的年輕人,女性稍多。進展緩慢,初期是無症狀的腫脹,但之後可能壓迫神經或周圍組織而有酸麻現象,之後產生轉移,以肺部及大腦為主,轉移到大腦會產生頭痛現象。有時原發部位腫瘤小而不易尋穫。在成因上是X染色體上的基因片段TEF3(transcription factor E3)轉移到第17對染色體上的ASPL(alveolar soft part locus)結合(der(17)t(X;17)(p11;q25)),由於有兩種不同的結合方式,形成兩種不同的蛋白成份,因此肺泡樣軟組織肉瘤也分為第一及第二型。 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腫瘤富含血管,極易於術中出血,因此肺泡樣軟組織肉瘤又有“出血者(bleeders)”的別名,須要小心。對於無法手術的轉移病灶,化療、長效干擾素注射、標靶口服藥Sorafenib都有人嘗試,也有合併使用的報告。在癒後上,報告不一,5年及10年存活率各約為74%及51%。一份研究顯示為2年為77%,5年為 60%,10年為38%,20年為15%。另一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報告5年有無轉移者分別為20%及71%。小孩癒後較佳,一份12位小孩研究100%超過5年。另份研究是已產生轉移者平均存活為3 ~3.3年。 台大醫院楊榮森及候勝茂教授曾報告7例發生於1980~2001年間於四肢的個案,平均年齡為 30.9歲 (19 ~ 41歲). 其中三位在大腿,一例在上臂,一例在前臂,一例在小腿,另一例同時在大腿及上臂。其中兩利有侵犯骨骼 (28.6 %),四例侵犯肺部 (57.1 %),三例到腦部(42.9 %),淋巴結2例(28.6 %),局部轉移3例 (42.9 %),只有一例追蹤34月後完全無轉移。其中五例是進行廣泛切除,一例膝蓋下截肢,另一例因股骨骨折做0內固定。有三位肺部轉移做化療,兩例因腦轉移做放射治療,但對存活無明顯幫助。其中五例平均存活了32.6月(6 ~60 月),但一例有肺轉移者作肺轉移切除後,追蹤到67月仍存活。僅可能廣泛切除目前是此腫瘤最主要治療方式。 在國際上也有病友互助團體TAAASPS,並成立網頁。 |